1966年出生的汪立新是國家一級演奏員、群文研究館員、黔西南州文化館副館長。最初學西洋樂器專業的他后來卻一直和“布依八音”打交道。
汪立新擔任月琴演奏及男聲部主唱的布依族民歌《卟嘿當》參加第十屆中國民歌盛典暨中國民間文藝“山花獎”展演,獲銀獎及優秀傳承人獎;他合作填詞創編的布依八音坐唱《清風吹到萬峰林》獲貴州省廉政文藝調演優秀獎;他擔任編曲、導演及主演的布依八音坐唱《軍民同昂央》入圍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。
談到《軍民同昂央》的編曲特點,汪立新說:作品中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傳統曲調外,也用了一些人們不太熟悉的八音曲調,還用了很多布依戲的音樂元素。布依戲來源于布依八音坐唱,是在布依八音坐唱的基礎上發展而來,相比八音坐唱,布依戲的音樂更有戲劇性,把其音樂元素用到《軍民同昂央》中,收到了更好的戲劇效果。
關于布依八音的編曲、填詞要領和難點,汪立新說:八音的曲調很多,有正調、有閑調等等,要根據劇情的變化,使用符合情緒的曲調,再把唱詞很貼合地填進去,填詞中還須調整或者改變一些詞句的韻角,最后呈現出來的是順暢、動聽的旋律和唱腔。傳統的布依八音沒有正規樂譜記載,在民間有的是用漢字或符號來記譜,有的是口傳心授,師父們怎么教,徒弟們就怎么奏,就怎么唱。很多民間八音藝人不識譜,他們只會哼唱和演奏。黔西南州老一輩的藝術家劉一丁、馮景林老師,在上世紀七、八十年代帶著一個飯盒式錄音機到布依族寨子中聽民間八音隊演奏、演唱,錄下來后整理記成譜,我們今天才有了很多的八音曲譜。當然也還有一點遺憾,當時劉一丁老師他們主要記錄的是演奏的曲調,對唱詞這塊的收集記錄比較少,所以現在很多八音的曲調都只有音樂,沒有唱詞,今天填詞的借鑒就比較少。
除了演出、編導、編曲、填詞、輔導群眾文化外,做好布依八音的傳承也是汪立新的一項重要工作。他從2010年開始就與興義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合作,到興義五中、萬峰林民族學校、則戎中學、洋坪小學等進行布依八音培訓輔導。汪立新覺得培訓一百個人,如果其中有一、兩個人將來從事這個工作就說明有效果,至少不會斷層,布依八音這種表演形式就能夠延續下去。當然,他希望有一個完整的體系,讓孩子們能規范、科學地學習,這樣傳承的效果會更好。
記者 劉國蘭 范 文
編輯 方泓錦
責編 范 文
編審 張 翔